杂粮兴旺展新姿 乡村振兴正当时——兴县发展“小杂粮”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发表时间:2024-06-15 11:30:06 来源:华体会体育最新域名

  1月18日,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深入晋绥黄河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县农业农村局专题调研指导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强调要坚持“五化、五抓”的思路,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打好“精品杂粮”牌,建设农业强县,为新一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把舵定向;

  2月29日,“兴县杂粮产业总结部署会议”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吕梁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一行赴京与农科院专家共商杂粮产业深化合作,到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考察交流并探讨杂粮全产业链发展;

  3月1日,进京举行杂粮宣传推介暨招商合作洽谈会,现场签订6000余万元产品订单……

  时间的指针拨向2024年,兴县咬定打造“中国杂粮之乡”目标不放松,立足自身条件,聚焦“特”“优”战略,从良种到生产再到市场,对杂粮产业全方位落子布局,铆足干劲、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乘势而上,以实际行动交出“把发展杂粮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跃升之年交出合格成绩单。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兴县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周密谋划将打造“兴县杂粮、中国好粮”作为奋斗目标,主动扛起“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要责任,坚决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出兴县贡献。

  2021年以来,新一届兴县县委、县政府班子大张旗鼓宣推“兴县杂粮”品牌,以期打破兴县杂粮“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困境。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杂粮兴农富民强县的政治责任,以超常规思维、超常规力度、超常规举措,建立起与中国农科院长期密集对接、长期合作的战略协议。

  时有所呼,我有所应。三年来,中国农科院先后派出6支科研团队、13名专家、20多位研究员助力兴县杂粮产业,建立起中国农科院兴县育种基地、专家院士工作站,新认定3个荞麦新品种、2个豇豆新品种,选育的晋汾107比传统晋谷21号谷子平均亩增产超20%,试验的荞麦新品种在全省品种中亩产第一,努力促成兴县杂粮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

  回顾业已远去的2023年,兴县发展小杂粮产业亮点纷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山西(兴县)杂粮面食文化节、2023国际小米年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中国(兴县)首届杂粮产业博览会,“兴县杂粮、中国好粮”品牌火爆出圈,先后被评为“中国杂粮之乡”“中国杂粮美食之乡”“中国杂粮美食地标城市”“中国生态好食材杂粮基地”。

  目前,全县共认证绿色杂粮产品73个、有机杂粮产品54个、无公害杂粮产品40个和地理标志产品2个;拥有省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8户、市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7户,年生产能力8000万斤;产品销售到全国29个省,出口美国、日本,总销售额3.5亿元。

  与此同时 兴县借助电子商务的东风,在景色宜人的南山脚下,开辟出一块“风水宝地”,精心打造了兴县农产品特色馆,引进11户电商企业,通过“公益助农、直播带货”等活动长期帮助杂粮企业解决销售问题,2023年全县杂粮电商销售额突破1亿元大关,逐步扩大了“兴县杂粮”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各地叫响了兴县杂粮的“名声”,“小杂粮”已做成了“大产业”。

  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正在助推兴县农业向更大、更强、更优、更精的目标迈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蓄势赋能”。

  “今年我们要持续打好‘精品杂粮’牌,重点是稳面积、提单产,深加工、延链条,建基地、育品种,三向发力推动杂粮全产业链发展,让‘中国杂粮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让杂粮产业真正成为富县富村富民的支柱产业。”这是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在新年伊始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全县持续高质量打好“精品杂粮”牌定的调。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发展杂粮产业作为兴县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工程”,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等不起、慢不得。

  正月里的首都北京,依然天寒气冷,但一支与众不同,来自吕梁山上小县城“卖粮”的党政代表团却“热力四射”,他们个个春风满面,句句言辞恳切,推介“兴县杂粮,中国好粮”不遗余力,洽谈合作“兴县杂粮,中国好粮”各显神通,刮起了一股引人注目的“西北风”。

  为确保今年“杂粮产业突破年”起好步、开好局,兴县抢抓宣传推介暨招商“黄金档”,通过组织新春恳谈会、赴京宣传推介暨招商活动,广泛走访拜会各方面企业家、客商,宣传引导全民招商等方式,将春节过成了“宣传推介节”“招商节”,力争用“开门红”换来“全年红”。

  群雁高飞头雁领。2月29日,元宵节刚过,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就率队赴京与农科院专家共商杂粮产业深化合作事宜,并展开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传推介暨招商引资活动,打响了杂粮产业落子布局的第一枪。“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就是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勇于担当、加压奋进,加大外宣推介力度,强化杂粮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跑出新一轮‘兴县杂粮’品牌高水平发展加速度。”

  围绕创建“中国杂粮之乡”目标,同步构建餐饮文化和杂粮全产业链体系,是兴县打造杂粮之乡近期要实现的目标。“我们将持续抓好杂粮种业基地建设,努力建设全国知名小杂粮基地,强势打响‘兴县杂粮 中国好粮’公共品牌,不断的提高兴县杂粮精深加工水平和产业附加值,助推群众持续增收。”谈到兴县打造杂粮品牌和推进农业高水平发展时,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文壮坚定而自信。

  事实上,旨在全方位检视过去一年兴县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与短板,规划和部署新一年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兴县杂粮产业总结部署会议”,“破天荒”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令人眼前一亮,也足以让人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兴县将在未来积极投身于开发品类丰富、健康营养、快捷便利的杂粮预制饭菜,全力发展杂粮预制饭菜产业,精心打造‘兴县杂粮宴’,为兴县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3月1日,乔云在北京山西名优特产展销体验中心举办的兴县杂粮进北京宣传推介暨招商合作洽谈会上,展现了他深谋远虑的发展蓝图,赢得了在场嘉宾贵客、专家学者的由衷敬佩和广泛赞誉。

  北京三晋名优科技推广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宇表示,将努力开发品类丰富、健康营养、快捷便利的杂粮预制饭菜,全力发展杂粮预制饭菜产业,精心打造“兴县杂粮宴”,真正让兴县杂粮产品走进北京的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商场超市。

  不仅积极表态,而且态度果断坚决,现场即拍板签约。北京三晋名优科技推广有限责任公司与晋绥黄河湾、北京市健力源餐饮管理公司与清泉醋业、北京金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山花烂漫,现场签订6000余万元产品订单……

  一花引来百花开,满园花香蝶自来。在3月9日,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乔云主持召开的兴县杂粮宴研发推广暨餐饮文化发展座谈会上,晋菜晋面产业学院院长、山西省经贸学校餐饮系主任王力群当即表示,团队将充分的发挥在理论、研发、职业教育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当地的食材、风土人情、饮食上的习惯,研发具有兴县特色的美食,在兴县建立王力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站,助力兴县打造杂粮餐饮品牌和杂粮劳务品牌,让兴县杂粮产品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内外兼修启新程,一体推进谋新篇。在“走出去”“宣推招”的同时, 兴县把“苦练内功,夯实基础”作为立足点,按部就班积极召开专题会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主动深入涉农企业,对过去一年来“以企引企”、精准招商重点进行研究分析交流,谋划进一步加大外出招商力度,做好项目招引、加大项目源储备,确保既有“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想引项目早行动”,用更多新项目、好项目为兴县杂粮发展注入新活力,达到“开春即开工”的工作预期目标。

  3月的兴县,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位于县域西南的蔡家会镇田野里依然一片萧索,在一块耙得平整的土地上,一台小型豌豆播种机正在田间作业。尽管天气严寒,但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三位豌豆专家仍满怀无私奉献的热情。连日来,他们全天候在田间指导村民播种,不辞劳苦。

  “田地一解冻,就要尽快播种,这时候水分比较足。如果错过时机,每错过一天,相当于损失10毫米的降雨量。”春节一过,作科所三级研究员宗绪晓天天都会跟踪气象信息,当看到3月6日开始,兴县将会有持续一周的升温天气,就马不停蹄地从北京赶来。

  一般而言,旱地杂粮的生产,多为一年一季,谷子的播种要到四五月份。“以前地里只能种一茬庄稼。现在在清明前种下豌豆种子,一个半月就可以收获青豌豆。豌豆和谷子轮作,能多收一茬。”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志辉估算,以前一亩地单种谷子,收入在2000元左右;今年推广一季两茬种植,收入能达到4000元左右。

  3月13日下午,在专家们的指导下,第一波豌豆种子下播,预计在一周左右时间完成约150亩地播种。“明年可以推广到上千亩,从量少到量大,逐步形成规模。”宗绪晓信心十足。

  兴县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自2022年开始,兴县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全国杂粮生产、供应、培训实训、试验示范和种子基地,“杂粮种业振兴计划”随之启动。根据不同作物的季节,作科所先后派出6个团队、13名专家、20多名研究生在兴县扎根开展杂粮基地建设和品种研发,全方位、全流程指导兴县杂粮种植生产。

  如今,院地之间的“双向奔赴”在兴县结出丰硕成果:2023年实施杂粮种业基地项目4个,育成新品系和新品种16个,鉴定筛选优良品种16个,展示示范优良品种32个。同时各专家组分别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授课培训,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提高农户生产技能。

  今年,已是贾冠清在兴县育种的第4个年头。虽然还未到谷子播种时节,但是身在北京的贾冠清一边每天盯着天气预报,一边筹划着“中谷—19号”在兴县大规模种植的推广。新的抗除草剂、宜机化的品种、全程机械化的种植以及建立在县域的全产业链条,在未来或将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不出所料,在兴县,会有更多的品系培育出来,帮助小杂粮实现增产增效。”贾冠清胸有成算。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距离县城七八公里的兴县亚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里,牛永德夫妇早已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3月7日,倾心农业、关注农村、情系农民的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再次来到基地调研,把新一年工作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三农”工作上来,查看基地发展状况、了解农民生产生活,谋划春耕备耕工作。

  大棚里新培育的蔬菜幼苗郁郁葱葱,娇翠欲滴,生机盎然。“近两年,兴县农业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农科院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成功筛选出了最适宜本地种植的蔬菜和瓜果品种。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均实现了显著提升,双双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兴县本土农业专家赵玉平深有感触地说道。

  看着生机勃勃长势正旺的各种蔬菜,牛永德夫妇感到无比激动。“以前种大田旱涝难把握,增收没保证,如今种大棚,不但旱涝能保收,而且销售不发愁。种植蔬菜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这都是科技强农政策给种植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面对乔书记牛永德说。

  当天,在千城村党群服务中心,在听取了全县春耕备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汇报后,乔云强调,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支撑,做大做强种苗基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抢抓农时,强化保障,确保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全力推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同频共振,画好做大“同心圆”,合力合拍,续写“春天的故事”。“今年我们要持续高质量打好‘精品杂粮’牌,稳面积、提单产,深加工、延链条,建基地、育品种,‘三向发力’推动杂粮全产业链发展。坚持链条化、融合化、绿色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抓好基地建设、平台建设、市场建设、品牌建设、园区建设,再建设杂粮种业试验示范基地200亩、适应性试验基地1万亩,打造杂粮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试验示范创新基地、全省种业示范基地、全国供应基地。”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文壮说,要紧盯市场,建设杂粮博物馆、现代杂粮示范园区、杂粮特色专业镇,搭建全国宣传展示平台,对接交易会展和电商销售平台,打造晋西北农产品交易市场;要注重品牌,全力发展杂粮预制饭菜产业,精心打造“兴县杂粮宴”,持续办好杂粮面食文化节、杂粮产业博览会,不断谱写兴县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

  实干成就梦想、奋斗赢得未来。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兴县将把推进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目标,举全县之力擦亮“中国杂粮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用担当作为和具体行动书写“端牢中国饭碗”兴县篇章的生动实践,推动杂粮产业再创新业绩、续写新辉煌。(张亚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上海电影集团、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AIGC时代,只有入局才能破局

  王小川张鹏李大海杨植麟回应大模型的一切:AGI、价格战、开源和Scaling Law

  人人都是 DJ,苹果为 HomePod/Apple TV 重新测试 SharePlay 功能